RSS订阅
  • 无障碍浏览
  •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 无障碍浏览
    您所在的位置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 首页 > 详情页
    您所在的位置: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 首页 >  图片新闻

    沙地添新绿 奋进又一春

    来源: 辽宁日报             撰写时间:2024-04-11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沙地添新绿 奋进又一春

    ——阜新市围绕“一带三区”攻坚布局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纪实

    科尔沁沙地上的光伏矩阵。沈庆时 摄

    华能50万千瓦光伏复合治沙示范项目施工现场。

    柳河综合治理工程一期施工现场。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阜新市委宣传部提供

    为绿化家园,植树造林的队伍遍及阜新城乡。本报特约记者 朱学著 摄

    蒙古贞白鹭洲湿地生态美景。肖 奇 摄

      本报记者 田 甜

      核心提示

      春风拂绿沃野间,恰逢扬帆奋楫时。

      人潮机械向沙地挺进,光伏矩阵持续铺展,树木深深扎根沙土之中,从城市到乡村,从河岸到山野,春风吹拂之处,绿意蔓延……

      在充满生机的季节里,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攻坚号角持续吹响。正值攻坚之年,阜新市把防沙治沙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围绕“一带三区”攻坚布局,统筹实施林草、农业农村、水利等治理项目,系统规划森林、草原、湿地、农田、河湖、矿山等六大工程,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施策,不断巩固防沙治沙成果,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在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中当先锋、打头阵。

      坚持系统观念 决胜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春光明媚,站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旧庙镇梁北村宏图后山,仍能感受到阵阵劲风。这里是阜新市与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交界,也是阜新市八大“风口村”之一,过去曾饱受“风从远处来,沙从地面起”的风沙之苦。多年来,村民们在数百米高的山坡上栽下一棵棵树木,成功阻挡了大部分风沙侵袭。数十年间,村民们植树造林的步伐从未停下。

      这是70余年间阜新人民抗击风沙的缩影。位于科尔沁沙地南部的阜新市,是辽宁中部城市群及京津冀地区的重要风沙通道,承担着我省全部4条沙尘路径的阻击重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相关工作部署,阜新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改变,有效遏制了科尔沁沙地南侵之势。当前,阜新沙化治理呈现“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但防沙治沙任务依然艰巨。全市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9.3%,占全省沙化土地面积的44.7%,仍有52个乡镇的群众生活在沙化荒漠化的地区,在春秋季节面临着风沙袭扰。

      2023年10月24日,阜新市启动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攻坚行动,成立专门指挥部,提前布局,主动出击,完成秋冬季造林5.2万亩。今年年初,阜新市委、市政府发布《阜新市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行动方案(2023-2030年)》,绘制出清晰的作战蓝图与行动路径,各相关县区据此细化实施方案,把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防沙治沙是一项涉及多领域、多层面的系统工程。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攻坚行动启动以来,阜新市秉持系统思维,选取科尔沁沙地南部锁边林带、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示范区、柳河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绕阳河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4个代表性区域作为攻坚先导区,统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强化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与管理,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通过系统谋划,将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与“全域海绵化·水润阜新”、全域苗圃化、见缝插绿等生态建设项目紧密结合,通过系统性保护与修复,推动生态环境整体改善,促进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阜新市有沙化耕地154万亩,是当地防沙治沙的“老大难”问题。2024年,阜新市深入开展沙化耕地治理,以沙化耕地治理全覆盖为目标,建设农田防护林网1.44万亩,完成保护性耕作49万亩,完成地膜科学使用回收1.3万亩(次),完成沙化耕地轮作0.5万亩(次),实施高效节水灌溉3万亩,实施玉米单产提升项目50万亩。

      在彰武县章古台镇的一处农田,前不久种下的银中杨、锦绣海棠、山楂树等4条农田防护林网已在沙地中站稳脚跟,为即将到来的沃野筑起绿色防线。章古台镇副镇长张景利介绍,该镇在农田林网修复过程中,采用多树种混交及生态林向经济林转型模式,并适当减少清种花生面积,推广玉米与花生间作种植模式,有效防止或减少花生这些“无茬”作物对土壤的扰动和破坏,确保农户利益不受损,生态得到保护的双赢效益。

      2024年,阜新市统筹林草工程建设,深入实施沙化耕地治理,大力开展水系治理,加快推进废弃矿山治理,以全方位、多维度的系统性举措,决战决胜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为构建生态美、百姓富、产业兴的绿色阜新奠定坚实基础。

      发扬实干作风 凝聚全域攻坚强大合力

      连日来,在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攻坚一线,植树造林的繁忙场景处处可见,阜新人以时不我待的精神面貌,不负春光,全力以赴。在各个乡镇战场,工作人员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克服春季气候不利因素,提升造林效率与成活率。

      3月12日,在彰武县平安镇平安村,赵家屯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网造林现场,专业造林队正在栽植四年生银中杨,率先打响阜新市今春植树造林第一枪。针对春季气温回升慢、冻土层厚的问题,平安镇党委书记陈海鹏带队引进省外专用破冻土层设备。“今年,我们抢抓早春墒情好的时机,利用先进设备,打破冻土层,栽植树苗,等气温再上升后,会有一部分返浆水,相当于多浇了一遍水,能大大提高苗木成活率。”陈海鹏介绍。

      在阜新县福兴地镇新邱村,退化林修复工程也早早启动,受到极端天气影响,历史上种植的榆树有许多被破坏,林地郁闭度较低。今年,福兴地镇规划在两个工程区内种植约4000亩经济林,选定的主要树种包括大扁杏、山杏、皂角等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具的树种,在土壤条件较差的地段,规划以油松与山杏混交林为主,提高造林成活率与生态效果。

      在彰武县大德镇春季造林现场,为节约水资源,每个水坑里都放着两个水袋。大德镇林草站站长屈利平介绍:“第一个水袋在种树后全部浇到树坑里,第二袋水采取自然滴灌的形式,让它慢慢渗透进树苗根部,起到节约用水,提高树木成活率的作用。”

      在彰武县章古台镇,当地在辽宁省农科院沙地所的帮助下,计划打造省级保障性苗圃建设基地,提高林草良种繁育能力、林草良种壮苗保障能力。通过对乡土草种的种源收集、栽培驯化,实现优良乡土草种资源的生产推广利用,建立多功能服务型牧草种质资源圃,为当地退化草地修复治理和草地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为“三北”防护林工程和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提供良种苗木。

      一个个造林现场凝结着当地治沙造林的智慧和经验,一排排新种植的树苗在沙地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一场接着一场的培训让工作人员“技能满格”。

      1月18日,阜新市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培训班在阜新市委党校开班。市、县区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指挥部负责人,52个沙区的乡镇党委书记、镇长以及重点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培训。培训围绕林草种植、沙化耕地治理、“水润阜新”建设等内容进行授课,为各地区做好防沙治沙工作提供技术路径指导,确保全面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阜新战役。

      紧随其后,5000余人参与的阜新市百万亩农业单产提升攻坚行动培训班也在线上线下、城乡各地拉开帷幕。培训邀请我省农业领域知名专家,从玉米及大豆单产提升工程项目实施和技术指导、农业机械化选择、项目全流程管控等方面进行授课和答疑,引导群众积极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改沙地为良田,变沙荒地为“压舱石”,在粮食产能提升上实现新突破。

      全民参与、全域攻坚,向科尔沁沙地宣战。阜新人以系统观念、创新思维和实干作风,凝聚起全域攻坚的磅礴力量,打造生态屏障稳固、产业繁荣、人民幸福的绿色之城,共同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强化创新思维 打造防沙治沙阜新样板

      新中国成立以来,阜新人民在各级党委带领下,在广大科技人员支持下,与沙化土地展开了70余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三沟经验”“彰武治沙模式”为我国防沙治沙提供了典型经验,为全世界治沙贡献了阜新方案。时至今日,阜新市防沙治沙的创新探索从未止步。

      场景创新,以水定绿。在柳河彰武县段综合治理工程一期施工现场,400余名建设者在明媚春光中挥洒汗水,紧抓黄金施工期,全力推进工程建设。一座集防洪、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公园已雏形初显。

      柳河发源于科尔沁沙地,年输沙量高约996万吨,是我省最大的外源性沙源,在科尔沁沙地治理战役中,彰武县坚持“留住水、含住沙、改湿地、护生态”的理念,成功打造两期共1.8万亩稻田湿地,显著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柳河综合治理工程(一期)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力,治理河道长度6.3公里,着力提高河道防洪能力,提升水体自净化能力,提高生物多样性涵养能力和生态旅游景观品质。这座在春风中悄然崛起的生态公园,将成为彰武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地标,成为“以水定绿、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有机融合的生态治理新样板。

      技术创新,科学治沙。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扎兰营子镇哈达村干支庙屯西山,周家店林场造林工程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大型机械平整土地,环山而建的层层水平槽犹如绿色的生命脉络,揭示出这片青翠背后的秘密。

      扎兰营子镇是绕阳河的发源地,山地较多,雨水经年累月地从山上冲刷而下,将泥土带入绕阳河流域,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山坡上最深的侵蚀沟有十余米深。面对这样的挑战,当地林业部门通过水平槽整地留住水土,栽种山枣和油松,采用生态林与经济林相结合的造林策略,实现水土保持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项目创新,绿富同兴。一排排笔直的光伏桩基在沙地树立,机械轰鸣,工人站在高处安装着光伏板。正在火热施工的是华能阜新彰武50万千瓦光伏复合治沙示范项目。该项目利用彰武地区沙化严重土地,通过光伏电站与农业种植相结合的方式,以农为主、以光为辅,构建“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的农牧交错带生态治理体系,打造辽宁省内首个光伏治沙示范项目。

      今年,阜新市总结山区困难立地造林、“4+2+2”综合治沙、打造林下经济、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坡耕地田埂绿化、村屯绿化、畜禽粪污有机物利用、河源地治理等8个模式,形成科尔沁沙地歼灭战阜新战区模式,为阜新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时评

    求新求变谋突破

    侯悦林

      “微孔滴灌”技术的用水量仅为大水漫灌的1/10,环山水平槽整地新工艺将石质山造林成活率大幅升至95%以上,“全域苗圃化”为城区闲置土地创新利用开辟新路径……作为我省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主阵地和桥头堡,阜新市坚持系统思维,求新求变谋突破,让荒山披锦绣,沙漠变绿洲,“绿色家底”越来越厚实,转型发展越来越有后劲。

      为了守护家园,阜新人民挺身向前,战风沙、缚黄龙,发扬首创精神,高效精准地破解风沙灾害困局,建立了新中国首个固沙造林研究所,探索出闻名全国的“三沟经验”,有效遏制了科尔沁沙地南侵,沙化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谱写了一曲曲人进沙退、绿进沙退的时代壮歌,实现了从风沙地到米粮仓的历史性转变。

      作为新中国科学治沙起始地,阜新市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积极探索总结防沙治沙新模式、新方法、新路径,形成一批高水平制度创新和科技成果。

      在系统治理上求突破。推进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基层党组织建设、文旅产业发展、“厚道阜新”建设结合起来,让“颜值美”与“内在美”兼具,数量质量与存量增量并重。

      在模式创新上齐发力。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方向和指引,集中全部力量与各种有效资源攻坚克难,全力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系统总结山区困难立地造林、“4+2+2”综合治沙、打造林下经济、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坡耕地田埂绿化、村屯绿化、畜禽粪污有机物利用、河源地治理等8个模式,形成阜新战区的鲜明特色。

      在塑造场景上开新路。扩绿、兴绿、护绿并举,为大地披绿、为山川添彩、为城乡增色。依托全省首片碳中和林,在碳汇经济上突围突破。依托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市,催生、培育、壮大以绿色低碳为鲜明特征的新质生产力。依托查海遗址、务欢池古稻田、彰武草原等旅游资源,打造沙地观光、研学旅游线路,组织马拉松、美食节等活动,用好本土资源,讲好阜新故事,做好治沙经济,让未来发展后劲更强,成色更足。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