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无障碍浏览
  •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 无障碍浏览
    您所在的位置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 首页 > 详情页

    杨树烂皮病

    来源: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             撰写时间:2021-10-08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Valsa sordida Nits

      寄主:杨、柳及榆、板栗、花楸、桑树、板栗、接骨木等

      分布:全省

      识别:发病在树干皮部,初期出现不规则浅褐色水渍病斑,微隆起,组织腐烂变软,有褐色液体流出,液体有酒糟气味。病斑干缩下陷,病斑边缘明显,后边部开裂。后期病斑出现突起小黑点——分生孢子器,遇湿和雨后生出橘黄色卷丝——孢子角。受害皮层变成褐色或暗褐色,糟烂如麻,树皮与木质部剥离。后期死亡病部形成一些小黑点-子囊壳。

      病原:有性态子囊菌-污黑腐皮壳菌(Valsa sordida Nits.),无性态为半知菌-金黄壳囊孢Cytospora chrysosperma(Pers.)Fr.

      发生与危害:

      病菌由子囊孢子,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皮上越冬,靠风雨或昆虫传播,从伤口侵入。每年4月开始发病,5、6月份为发病盛期,7月病势渐缓,9月停止。属弱寄生菌,易侵入危害受冻害木、衰弱木。被害树木造成枯枝、枯梢。病斑围树干一周即枯死。

      气候条件对发病影响较大:1、在早春,气温骤变,温差较大,树干西南面极易造成冻害损伤,病菌易从伤口侵入发病; 2、在出现暖冬现象年份,树木落叶时间比常年晚,树木水份蒸发量相对加大,造成树体含水降低,同时木质化程度减弱,抵御低温能力降低,易感病; 3、早春遇降水量较多,空气湿度大,有利于烂皮病菌发病;4、 107、108 、辽宁杨等品种抗寒性低,易受冻害,易感病;5、失水严重,含水量低新植林幼树易感病。

      防治方法:

      1、秋末树木休眠后,初冬时采取在树干1.5米以下涂白涂剂,预防冻害是有效预防措施。

      2、早春树液流动前,树干喷波美度0.5度石硫合剂,25%培福朗500—1000倍,0.8%菌立灭二号200-250 倍液。

      3、发病初期,发病部进行刮皮至木质部,刮皮部要大于病斑,后涂刷50%多菌灵500倍液, 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10倍大硷水。悟宁霉素5倍液、腐烂敌20倍液、腐必请10倍液。

      4、加强苗木出圃检疫,发现病苗集中烧毁。

      5、苗木起苗、运输必须尽可能减少失水,保持一定的含水量。并避免造成伤口。

      6、加强经营管理,促进生长,增强树势,增强抗性。

      7、注重选择抗病树种造林。

     

    附件下载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