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毒蛾
Lymantria dispar (Linnaeus)
寄主:柞、杨、落叶松、柳、榆、桦、槭、椴及杏、苹果、山楂等蔷薇科植物100余种
分布:全省
识别:
成虫:雌雄异型,雌蛾体长22-30毫米,翅展58-80毫米,黄白色。复眼、触角黑色。前翅有4条齿状褐色横纹,前翅中室中央有1黑点,中室端有褐色“<”形斑纹,翅的外缘有数个黑褐色半月状斑纹。腹部肥大前部黄白色,后部有黄褐色毛丛。雄成虫体长16-21毫米,翅展37-54毫米,体翅灰褐色,前翅有有6条从前缘到后缘黑褐色横纹。
卵:圆形,直径1.3毫米,初期杏黄色,后变为褐色,几百粒卵集中在一起成块状,上被有雌蛾脱落的黄褐色绒毛。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50-70毫米,头部正面有“八”形黑褐色纹,体从前胸到腹部11节,前5节体背各着生一对蓝色毛瘤,后六节每节着生一对红色毛瘤。腹部6、7节背中央各有红色翻缩腺一个。
蛹:体长19-34毫米,红褐色或黑褐色,被有锈黄色毛丛。
发生与危害:
1年发生1代,以卵在树干或屋檐、墙角、石块处越冬,翌年4月下旬-5月上旬孵化幼虫、幼虫有吐丝迁移和受惊吐丝下垂移习性,6月中旬老熟幼虫在树皮缝、落叶内、石快下、树洞内吐丝围绕化蛹。7月中旬-下旬羽化成虫,卵产在树干阴面或屋檐下和石快缝隙处,每头雌蛾平均产卵1-2块,每块200-300粒。大发生年份常将成片树木树叶吃光。
发生灾害主要原因1、寄主多,分布广,适应能力强;2、舞毒蛾产卵量大,繁殖率高。3、舞毒蛾喜光、喜温,故在林网、疏林地、路树发生量大危害较重;4、气温高干旱年份对舞毒蛾繁殖,种群数量增殖有利;5 、舞毒蛾幼虫有较强爬行转移能力,有较大范围扩散能力。
舞毒蛾为世界性害虫,在美国、加拿大等国曾有几十年常年发生,经常造成灾害的历史,寄主植物达500余种。1974-1976年在辽宁南部曾大发生,将许多蚕场的栎叶吃光,造成柞蚕大量减产。近年在辽东、辽南及全省范围普遍发生。2002-2003年营口、辽阳、鞍山、
大连发生面积几十万亩,人工摘除卵块收集达数千公斤。目前在我省局部地区仍有大发生,造成灾害。
防治方法:
1、在秋、冬季节或早春人工刮下树上卵块集中,最好待寄生天敌羽化飞出后再深埋或烧毁。
2、在成虫羽化期,利用其有较强趋光性,夜间进行灯光诱杀成虫,大面积连片发生,黑光灯组诱杀效果更好。
3、幼虫危害期喷洒50%杀螟松8000-1000倍液,60%敌马合剂 800倍液,25%杀虫双1500倍液,1.8%阿维菌素3000倍液,20%速灭杀丁3000倍液,B.t乳剂(每毫升含100亿活芽孢)100倍液 。
4、舞毒蛾自然界天敌种类很多,有多种寄生蝇,姬蜂,茧蜂、捕食性昆虫、病毒、细菌、食虫鸟类,应加以保护利用
5、可利用舞毒蛾性诱剂诱扑器诱杀雄成虫。
6、舞毒蛾自然发生有一定周期性,坚持常年进行定期调查及时发现虫源林,尤其是越冬卵块数量大密集林地,适时进行防治,可以控制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