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无障碍浏览
  •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 无障碍浏览
    您所在的位置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 首页 > 详情页

    日本松干蚧

    来源: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             撰写时间:2021-10-08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Matsucoccus matsumurae(Kuwana )

      寄主:赤松、油松及黑松等

      分布:抚顺、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丹东、本溪、铁岭市

      识别:

      成虫:雌成虫体长3.6-4.0毫米,长卵形,无翅,橙褐色,口器仅存痕迹。触角9节,念珠状,6-9节均生1对粗感觉刺毛。3对胸足正常节数,胸气门2对,腹部8节,腹气门7对,腹末端有1纵裂“∧”形生殖孔。雄成虫体长1.3-1.5毫米,复眼大而突出,紫黑色。触角10节丝状,前翅透明,有明显羽状纹,后翅平衡棒。腹部7、9节背面有10多根管状线,分泌白色蜡丝,腹末有一钩状交尾器。

      卵;椭圆形,长约0.24毫米,橙黄色,包被在白色椭圆形卵囊中,卵囊由雌成虫分泌蜡丝组成,每个卵囊有200-300粒卵。

      若虫:1龄初孵若虫0.26-0.34毫米,橙黄色,长椭圆形,3对胸足,尾端有长尾毛1对。1龄寄生若虫体由梭形渐变为梨形或心形,体背两侧有白蜡丝。2龄若虫触角、足、眼消失。

      蛹:雄蛹包被在椭圆形小白茧中,前蛹与雄若虫相似,胸背隆起,形成翅芽,头淡褐色,眼紫褐色,附肢灰白色,腹部9节,褐色,末端呈圆锥形。

      发生与危害:1年发生2代,以1龄寄生若虫在树皮缝越冬、越夏,第1代成虫出现期为5月中旬-6月上旬,第2代成虫8月上旬-9月中旬。越冬代若虫隐蔽期自9月上旬到翌年4月上旬,4月中旬-6月上旬为越冬代若虫显露期,7月-9月中旬为第一代若虫显露期,主要寄生在2-4年轮枝处,10年生以下主干阴面。以若虫口针刺入树皮吸食树液,造成幼树枝条软化,被害树干弯曲呈倒伏状,大树枝条向阴面弯曲(俗称披头散发状),被害大树生长不良,树势衰弱,芽梢枯萎, 皮层污烂,树皮增厚翘裂,严重被害松树整株、成片枯死。此虫1942年在我省大连旅顺口老铁山首次发现,后逐年扩散蔓延,我省由于该虫危害造成松林枯死砍伐100万亩左右。

      防治方法:

      1、对发生疫区内采伐原木进行严格检疫,不经拨皮、熏蒸处理不得外运。用 塑料帐幕封闭熏蒸法处理疫材,采用溴甲烷15g/m3、磷化铝9g/m3,密闭24-72小时,进行熏杀。对枝桠也要严禁外运。

      2、采取卫生间伐,清除被害严重虫源树。实行封山,改善林分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自控能力。

      3、1-2龄若虫期喷洒1-1.5波美度石硫合剂。40%氧化乐果1000倍液,10%吡虫啉(康福多)1000倍液。

      4、4月下旬-5月上旬,7月末- 9月上旬,在树干基部有打孔器打孔,10年生 以下打1个孔,10-25年生交错打2-3个孔,用40%氧化乐果或50%久效 磷1-3倍液注药,或交错半环刮皮(环宽8-10厘米)露出韧皮部,涂40%氧化乐果,50%久效磷3-5倍药液。

      5、卵囊期,喷洒2.5%溴氰菊制菊酯(凯素灵、敌杀死)2000倍液。50%杀螟松、40%氧化乐果乳油200-300倍液。

      6、保护利用天敌,在秋末冬初大量收集越冬瓢虫,保存在纸箱中,放在地窖或山洞保存,5月上旬林间释放。

      7、保护改善林分生态环境,培育和改造成混交林,促进生物多样性是预防和控制日本松干蚧根本措施。

     

    附件下载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