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无障碍浏览
  •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 无障碍浏览
    您所在的位置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 首页 > 详情页
    您所在的位置: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 >  公共服务 >  推介服务 >  森林旅游

    【辽报】鸟群为何随潮起舞?

    来源: 辽宁日报             撰写时间:2025-04-1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鸭绿江口湿地迁徙的候鸟大军如同季节的调色盘。本报特约记者 刘海东 摄

      本报记者 李曼

      春回大地,数万只从遥远的大洋洲北迁的候鸟陆续飞到鸭绿江口,在湿地上空形成阵阵鸟浪。

      “最近几天我们观测到鸟群的数量达到4万只,这还不是最多的时候,4月中旬将进入候鸟迁飞高峰期,最多的时候数量能达到30万只,也是鸭绿江口湿地的最佳观鸟期。”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马力介绍。

      令人叹为观止的鸟浪是如何形成的呢?

      马力解释:“鸟浪的形成与潮汐涨落息息相关,潮水会将鸟群驱赶到近岸,使其集中在一起,随着潮水涨落前进后退。前来拍摄的摄影爱好者,几乎人手都会准备一张潮汐表。”

      随着潮水的上涨,原本露出水面的滩涂逐渐被海水淹没,鸟儿的觅食区域随之缩小,为了寻找食物与安全的栖息之所,它们只能向高处滩涂和未被淹没的近岸集中。当潮水退去,丰富的食物资源又吸引着鸟儿飞回滩涂。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鸟类在有限的空间内聚集、移动,一只鸟儿飞起就会带动一群鸟儿飞起,随即便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鸟浪。

      尤其在大潮时,潮水的力量更为强大,鸟儿被推向更小的区域里,密度急剧增加,此时的鸟浪就像一场盛大的狂欢,鸟儿的身影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如梦如幻的奇景。

      从鸟类自身的行为习性来看,鸟浪的形成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生存策略。一方面,集群飞行是它们抵御天敌的盾牌,孤家寡鸟难以逃脱天敌的追捕,但当众多鸟类抱团取暖形成鸟浪时,天敌们就会难以锁定目标,甚至陷入“选择困难症”。另一方面,鸟类通过群体协作可以提高觅食效率。一大群鸟儿在滩涂上空盘旋,它们的视野更加广阔,能够更容易发现隐藏在泥沙中的食物。

      当然,这群来自大洋洲的客人十分中意丹东的“小海鲜”。鸭绿江口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能量补给站,鸻鹬类候鸟会在这里美美地饱餐,待吃饱喝足便再次启程。

      “现在,咱们鸭绿江口湿地里有斑尾塍鹬、大滨鹬、黑腹滨鹬等鸟类混群飞行,它们在这里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吃,吃得胖胖的,再继续赶路。”马力说。

      鸭绿江口湿地可支持50万只以上水鸟停歇补给。大杓鹬在这里能找到最爱的蟹,斑尾塍鹬、大滨鹬则对蛤蜊情有独钟。其中,鸟类不间断飞行冠军斑尾塍鹬刚到达时体重大致在两三百克,飞离时可达五六百克。

      迁徙的大军如同季节的调色盘,不同时节的鸟浪也有所不同。

      春季,鸭绿江口湿地是迁徙候鸟的最后停歇地,大量鸻鹬类候鸟汇集于此就会形成壮观的鸟浪;而到了秋季,这里变成候鸟南飞的第一站,此时鸭绿江口湿地的雁鸭类候鸟居多,它们的飞行方式与鸻鹬类候鸟不同,也会集群飞翔,但不会形成鸻鹬类水鸟那样多变的鸟浪。因此,春季是追鸟浪的黄金期。

      追拍候鸟18年的自然地理摄影家边缘今年再次来到了鸭绿江口湿地进行拍摄,他表示:“我现在更关心鸟与人类的关系,2007年至今,我发现人们对于候鸟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候鸟栖息地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我想这也是我们能看到鸟浪奇观的重要原因。”

      鸭绿江口湿地“鸟浪”的形成依赖独特的潮汐规律、丰富的食物链、鸟类生存策略以及候鸟季节迁徙特性,每一次鸟浪的翻腾,都是生命的赞歌。这是自然馈赠与人类守护的共同杰作,使得今天,我们仍能看到鲲鹏犹在,飞鸟翔集。

     

    附件下载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