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无障碍浏览
  •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 无障碍浏览
    您所在的位置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 首页 > 详情页
    您所在的位置: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 >  公共服务 >  推介服务 >  致富之路

    【辽沈晚报】金秋榛果香 收获“榛”幸福

    来源: 辽沈晚报             撰写时间:2024-10-14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张庆贺(左)向记者介绍榛子的加工流程。本报记者 金国建 摄

      一山榛果一山秋。又到了“中国榛子之乡”铁岭县榛子收获的季节。

      走入位于铁岭县李千户镇的扬帆食品有限公司,入目便是一堆堆刚收获的编织袋、一片片正在晾晒的榛子,参观过筛选、炒制、水漏、烘干这一系列生产流程后,耳边是啪啪响个不停的榛子开口声,随手抓起一把还有微热的榛子,双手一拍,圆白油润的果仁就破壳而出,嚼起来爽爽脆脆,满嘴的榛果油脂香。

      铁岭县的榛子皮薄、仁大、味香,因历史悠久、质量上乘,还享有贡榛、御榛的美称。铁岭县现有天然野生榛林资源15万亩,榛子加工销售企业120家,加工销售榛子750万公斤,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榛子生产、加工、销售集散地。全县相关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榛子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和县域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榛子炒制技艺成为非遗项目

      在陕西省半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已经碳化的榛果和果壳,说明距今五六千年前人类就已经采集榛子为食了。

      而辽宁榛子的食用性在宋朝时就有了记载,“榛子味甘,生辽东山谷,子如小栗,军行之当粮。” “令人不饥,健行。”(宋朝《开宝本草》)

      用铁岭榛子充饥最有名的应该是清朝的戴梓。他不仅发明了“威远将军”子母炮,还发明了能够连续射击28发子弹的连珠铳(见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后来戴梓被康熙流放铁岭,“常冬夜拥败絮卧冷炕,凌晨踏冰入山拾榛子以疗饥。”不过榛子更多的是作为休闲零食干果出现。“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说这话的是林黛玉。写《红楼梦》的曹雪芹,续写《红楼梦》的高鹗,两人都是铁岭县人。

      铁岭县李千户镇马侍郎桥村产的野生榛子,自明朝万历年间就成为了贡品。中榛阁林业有限公司已经建成了铁岭第一个“榛子博物馆”,经理罗力中介绍说,“中榛阁榛子炒制技艺”是铁岭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传承了四百多年。包含“种、采、晾、选、炒、漏、烘、收”等工序。

      铁岭县榛子产区具有雨热同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在独特的气候、地形、土壤、山水条件下,生长出的榛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2004年铁岭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榛子之乡”; 2011年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铁岭县“中国榛子产业第一县”的荣誉称号。

      水漏是让榛子开口的独特技术

      跟着扬帆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厂厂长张庆贺参观榛子加工流程时特意观察了一下榛子是如何开口的。在搬运的过程中,因为碰撞就有了一些开口的,然后是炒制,又有了一些开口的,但是也不多。等到经过了水漏这一工序,再进行烘干时,啪啪啪之声不绝于耳,抓一把,就可以像剥花生一般吃个不停了。

      “我们铁岭的榛子之所以又叫水漏榛子,就是因为水漏这一工序最为独特。” 张庆贺介绍说。

      “水漏就是将炒完的榛子立刻放到凉水里,这样既可以将果壳炸开,又可以通过浮力,将干瘪、不饱满的榛子剔除。”张庆贺说这种方法筛选榛子目前已经不太需要了,因为炒制之前已经通过机器和人工筛选过两遍了。而炒制的时候,虽然已经用了电锅,不过只是代替了人工翻炒,加热还是传统的柴火,“我们用的是榛子壳来烧火,和电烤熟的榛子完全不是一个味道。”

      也正是这种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炒制方式,使得铁岭榛子声名远扬,供不应求。

      科技兴农 榛子亩产翻了近十倍

      铁岭县的榛子都是野生的,因为榛子树都是野生而非人工种植的,以前人们认为榛子树也不用打理,完全是等着大自然馈赠,结果产量极低,一亩地也就收个十来斤。

      为确保榛子产业的稳步推进和跨越式发展,铁岭县从提高榛子产量、提升榛子品质入手,重点开展榛子高产园艺化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应用技术研究;大力推广榛子疏株稀植、病虫害防治先进技术。

      李千户镇是铁岭县榛子主产地,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榛子)示范镇”。为把榛子产业做大做强,李千户镇整合马侍郎桥村、车夫屯村、催山村、辅民屯村、望宝山村榛子资源跨村组建“榛子产业联合党委”。“这样可以避免榛农单打独斗,促进榛子产业统一应对市场走向,降低成本,产生品牌合力。”李千户镇副镇长董光介绍:“我镇现有注册的专业榛子合作社25家,入社农户1650户,从事榛子生产人员一万余人。”

      李千户镇产业联合党委还定期邀请农科院专家教授来现场指导,教授农民种植技巧和预防病虫害的方法等。“我们现在亩产平均能达到50公斤,带动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

      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铁岭县税务局李千户税务所聚焦服务乡村振兴,精准服务涉农企业,助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针对农业生产者自产自销农产品,该税务所开展免征增值税专项辅导,就企业提出的相关政策疑问进行逐一解答,让企业知政策、享优惠。

      将“小坚果”做成“大产业”

      把土特产做成富民大文章,就需要延伸产业链条,将其建成产业、形成集群。“土特产”产量的增长为产业化筑牢基础,品质的提升则能更好地为“金招牌”保驾护航。

      铁岭县为使榛子真正成为小灌木、大产业、大生态、高效益。一直大力支持企业将品牌做大做精,保证榛子品质,树立了铁岭榛子的良好口碑。在擦亮金招牌的同时,也走出了一条精深加工提质增效的产业升级新路径。

      榛子油、榛子酱、榛子酥、榛子奶糕……这些都是扬帆食品有限公司根据市场需求,从加工炒货榛子向榛子深加工转变后研发的新产品。总经理助理康欣介绍:“深加工使榛子附加值提高30%以上。使公司年产值提升到了1000万元左右。”

      发挥统战优势 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以来,铁岭县委统战部坚持“目标、特色、创新、效果”导向,找准统战工作和中心工作结合点,整合统一战线各领域资源,在全县重点建设统战工作五大特色示范区,围绕“一区一特色”品牌,打造特色农产品,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统战部门联合相关单位,针对铁岭县榛子产业发展现状,聚合人才、市场等资源,为榛子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铁岭县委书记常东旭在2024首届全国(铁岭)榛子产业发展创新交流会上表示:铁岭县力争用2-3年的时间,推动全县榛子产业进行结构性改革,实现提质增效;扶持带动各行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实现产业兴旺,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持续擦亮“中国榛子之乡”底色,将铁岭县榛子的“好资源”做成“好品牌”,将“小坚果”做成“大产业”。本报记者 李振村 王月宏

     

     

     

    附件下载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