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无障碍浏览
  •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 无障碍浏览
    您所在的位置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 首页 > 详情页
    您所在的位置: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 >  互动交流 >  调查研究

    平原农区如何科学开展国土绿化?

    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             撰写时间:2025-02-13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河南省获嘉县创新“1+5”破解系列难题

      春节期间游子返乡,获嘉城乡在整洁有序之外,多了一份喜庆热闹。人们在街边路旁散步、在村居景点驻足,视线里、话语间常常是树。

      获嘉县位于河南省北部、新乡市西部,属于黄淮海平原区,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县。全县土地面积70.48万亩,其中耕地多达48万亩、林地只有4.38万亩。

      林地匮乏,树木却不稀少。

      如今的获嘉,田成方林成网,村庄树木夹道。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4.1%,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4.2%,有路必有树、有渠必有树、有河必有树、有空必有绿。

      这是平原农区获嘉的探索与实践。

      因为将国土绿化这个“1”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沟渠连通整治、“四好农村路”“最美公路”等5项工作相结合,路、渠、林、田、村一体规划设计,获嘉县成功破解了树在哪里栽、钱从哪里出、树木谁来管、利益如何分等一系列难题。

      过去3年,全县共完成造林2.37万亩,其中农田林网1.9万亩、廊道绿化0.16万亩、平原防风固沙林0.09万亩、乡村绿化0.22万亩。

      数据不大,但观感极佳、效果极好,一棵树带动了社会、文化、产业的系统集成,给广大平原农区科学推动国土绿化带来获嘉启示。

      农田林网

      太山镇大张卜村,村路平坦,路肩笔直,沟渠连通,路肩上、沟渠和农田交界处均栽着深根窄冠的107杨。林带整齐划一,树木生长良好。

      农田林网

      107杨速生丰产,生长一年,每棵即能创造30元的价值。林带都签有经营管护合同,各方利益联结,确保树木栽得下、管得住、不损毁。

      变化源于一场特大暴雨。

      2021年7月17日—23日,获嘉县遭遇极端强降雨过程,7天时间累计降水量647.4毫米,导致部分堤防被毁、农田被淹、洪水进村。

      洪水过后,反思开始。

      彼时的获嘉,农田林网断带,农民把庄稼种过沟渠、栽上路肩,导致道路通行不畅、沟渠无法泄洪、林网无力防灾、干群关系紧张、社会发展受限。

      变化成于一番系统思维。

      2022年冬,获嘉县委、县政府启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综合整治沟、河、路、渠、林,要求有路必培路肩、有路肩必栽树,借势明确农田林网边界。

      路渠绿化

      大会战期间,全县共培复路肩1450公里,疏浚整理各级支排灌渠723公里。国省道路肩宽度5米,县道路肩宽度3米,乡村道路和主要的生产道路路肩宽度不低于1米,通过培复路肩增加绿化面积3000余亩,疏浚河道整理出绿化面积2000余亩,为全域国土绿化拓展了空间。

      一度彼此冲突的沟、河、路、渠、林和基本农田,变得相互成就。

      乡村绿化

      史庄镇邓庄村,子夏故里。村庄规整、道路成景。路边栽着白蜡和红叶石楠,村里有小果园、小游园,除了栽植花灌木,国槐、核桃、枣树、香椿等乡土大树也被保留下来,记挂着一念乡愁。

      村庄绿化

      村支书贺承山说:“环境好了,年轻人都愿意回来。”

      位庄乡后渔池村,村庄整体绿化之外,着力推进立体绿化。村史馆前建有小菜园,以前村民在门前路边种菜,现在引导到小菜园规范种植。

      谈起村庄的变化,位庄乡乡长王寅说:“以前以硬化为主,现在插空绿化。”

      2023年起,获嘉陆续开展了“五清五拆五整治”“一清三规范”“三通一规范”等专项行动,打出一套田村一体整治“组合拳”,完成绿化84.9万株,拆除违建2100余处,将一处处废弃地、边角地、空闲地、拆违地,变成了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游园,群众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实现居尽其美,人居环境极大改善。

      后渔池村代表另一种模式。

      部分乡村街道狭窄、硬化面积过高,导致绿化空间不足。获嘉县将立体绿化理念引入乡村,利用街道、屋顶、墙体、阳台等,栽植葡萄、藤本月季、凌霄、紫藤等植物,开展墙体立体绿化,增加村内绿量,美化村容村貌。

      一度缺树少绿的农村、杂乱无序的村落,变得整洁有序、满目绿色。

      统筹联动

      国土绿化,单一部门难以推动。

      获嘉县副县长王荣世说:“我们实行了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水利、公路、林业多部门联动统筹。”

      ——高位推进。县委、县政府统揽全局。在组织领导上,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挂帅的指挥部,按乡镇划分战区,形成县、乡、村三级指挥调度体系。在工作推动上,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召开国土绿化会议并调研督导;县督察局与绿委办派出6个督导组,逐乡逐村督促指导。

      ——统筹联动。统筹谋划,创新实施“1+5”,把单项工作融入发展大局。部门联动,创新开展绿化奖补,变单打独斗为群团作战。林业部门负责布局规划及技术指导,国省干线由公路部门负责,县乡村道路由交运局负责,生产道路由农业农村局负责,河道由水利局负责,乡镇具体实施。相关单位的绿化和管护资金统筹使用,最终以500万元的财政资金撬动完成超过6000万元的国土绿化实物工作量。

      村路绿化

      ——坚持标准。国省道种啥由县里定,县乡道种啥由乡镇定,村路和田间道种啥由村里定。各村召开“3533”党群议事会,种啥树、多大规格、谁来管护、利益分配都由群众说了算。在电网密集的田间,栽植低矮的绿化苗木,把路肩和渠旁变成苗圃地。为保证绿化效果,在栽植过程中坚持“四放线”,即挖坑时放线、种树时放线、浇水后培土时放线、涂白时放线。为提高景观效果,在重要路段实行乔灌结合、落常搭配,并在主要节点建设绿化景点小品。

      ——强化管护。获嘉县推行村种村管、村种户管、户种户管、发包经营等“村集体+市场主体+农户”的种植管护模式,村集体和农户利益联结、群众拿大头,让群众成为林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确保苗木栽得下、能成活、管到位、有收益。

      多方共赢

      “先建机制后栽树。”获嘉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陈四平说,“利益联结实现了多方共赢,政府得绿、集体增收、农民得利。”

      ——林带经济。全县共签订林木经营管护利益联结合同8300余份,村集体拍卖路肩及河渠收入700余万元。据初步测算,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600万元以上。

      照镜镇楼村将村集体管理的8000株树木进行拍卖,村集体收益139万元,年底给群众分红30余万元。太山镇董庄利用田间生产路栽植杨树1万余株,成材后(10年后),保守估计可卖400多万元。

      ——庭院经济。获嘉县在推进乡村绿化的同时,探索“庭院+”发展模式,鼓励农户整合房前屋后空余土地,发展花卉、果树等绿色产业,通过对乡村绿化单元的特色化打造,实现了从环境美到内涵美,再到产业兴。

      照镜镇东彰仪村将村内种植的巨紫荆卖出200多株,收入超过20万元,除按6∶4比例分成等形式分给群众,还将剩余所得用于村内道路、绿化和图书馆建设,改善了居住环境,改变了村容村貌。

      ——路肩经济。获嘉是著名的花木之乡,花木产销有传统、有市场。全县基本农田占比超过80%,继续发展花木经济,土地空间在哪?获嘉县看中了农田基础设施大会战培复的3000多亩路肩。

      路肩经济

      冯庄镇、史庄镇、位庄乡等乡镇的多个村子把苗圃搬到路肩上,利用路肩栽植冬青球等花卉苗木和射干、桔梗、金银花等中药材,每亩可增收4000元左右。

      更为贴心的是,这些路段还装有太阳能路灯和杀虫灯,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行,你可以尽享运动休闲的快乐和沿途风景,却无须担心路黑和蚊虫的滋扰。

      绿化以后

      获嘉县国土绿化名声在外。

      新乡市沟渠治理现场会在获嘉召开,获嘉县平原农田林网建设的经验作为典型案例在河南省国土绿化现场会上分享,全省沟渠治理动员部署会上获嘉登台介绍经验,获嘉农田基础设施大会战和国土绿化被央视报道。

      河南是农业大省,全国1/4的小麦产在河南,获嘉能做到的,其他地方也能做到。

      平原县,栽树的背后是什么?

      新乡市林业局局长杨富琴说:“获嘉的做法体现了系统集成、统筹协调,主动把林业放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的战场上、大的平台上。”

      树不仅是美好环境的象征。获嘉县委书记赵明俊说:“农村既要环境好,又要产业好。”

      树栽下,环境好了。随着农文旅项目的引进、发展软环境的提升,年轻人开始选择回归,平原村也开起了民宿……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被激活。(陈永生

      (本文图片由获嘉县自然资源局提供)

     

    附件下载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