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对进一步推进辽东绿色经济区林业经营的提案(第13020182号)的答复
吴旭洋委员:
您在关于进一步推进辽东绿色经济区林业经营的提案中提出的规划布局辽东林业经营新模式、加大金融与政策支持力度等四项建议,着眼于振兴辽东经济、培育专业人才、增加农民收入,既有实际针对性,又有理论指导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将认真研究,积极采纳。近年来,省林草局党组高度重视辽东绿色经济区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积极服务、主动作为,在资金、项目和政策上给予辽东经济区大力支持。现提出答复意见如下:
一、出台规划文件,引导绿色发展新路径
根据省委、省政府《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关于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辽宁省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辽东绿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辽宁省“十四五”林业草原发展规划》等相关文件精神,我局重点推进辽东经济区建设工作。一是下发文件。2023年3月,我局制定并印发了《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的通知》,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及政策和工作要求等,作为辽东9县下一步开展林业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二是加强规划指导。我局印发《辽宁省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规划辽东为全省中长期大径级材、珍贵树种建设区,包括岫岩县、抚顺县、清原县、新宾县、抚顺市东洲区、本溪县、桓仁县、凤城市等县(市)。到2050年建设面积23.52万公顷,为辽东地区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合理利用国家级公益林以外的集体林地,适度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绿色富民产业,配套的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可按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设施用地管理并办理相关手续。
二、加强金融惠林工作,破解林农贷款难题
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创新与开放等方面发挥着引导性、关键性作用,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核心,也是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自2022年以来,我局与省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开展了工作对接,2023年上半年与上述银行联合签署了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备忘录),归纳起来有5方面突破:一是简化林业贷款审贷流程,建立集中受理、审核、放贷的快速便捷通道;二是林业贷款利率由原来的市场信用贷款利率降低到国家基准利率,减少林农负担;三是拓展贷款范围,省农发行重点支持储备林、林业基础设施等6个领域中长期大额贷款,省建设银行重点支持特色经济林、森林旅游等6个方向短期流动性贷款;四是延长贷款期限,省农发行林业贷款期限最长可延长至40年(含宽限期10年),“十四五”期内准备为全省林草项目提供600亿元的授信额度;五是降低质抵押评估难点,对林权质抵押贷款的评估,评估机构以《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建设项目使用林地采伐林木补偿标准的通知》文件为主要参考依据。这些措施进一步化解了林业融资难、融资贵、领域窄、时间短的难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末,辽东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27亿元,实现了稳步增长,有效缓解了林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难题,助力林区经济社会实现健康发展。
三、加大政策扶持,推进辽东产业扩面提质
我局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构建辽东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确定在辽东山区重点发展木材、林木种苗、特色经济林(松子、板栗、榛子)、林下经济(山野菜、中药材)等产业及大健康、特色旅游等产业。一是强化生态建设。结合国土空间规划,落实长白山森林生态保育工程、国家特殊及珍稀林木培育项目、中央财政补贴造林等工程项目上,加大对辽东地区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推进辽东地区的差别化政策支持。自2023年以来,我局会同省发改委向国家申报了“辽东重要水源地保护治理项目”,总投资15230万元,计划完成人工造乔木林3万亩,退化林修复19.2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国家已批复了该项目。二是放宽林地利用政策。充分发挥辽东绿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引导作用,挖掘优势特色资源,创新种植养殖经营模式,重点发展林下经济面积。深入落实《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林草中药材“三个通则”,加大对林地的利用力度,特别是人工商品林林地的利用,充分发挥商品林的经济属性。三是推进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创新森林旅游发展思路,拓展林业经营项目,加强森林步道、森林氧吧、森林教研、森林房车营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本溪枫林谷森林公园经营经验。扶持政策不仅有利于辽东生态的保护,也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林农的收入。
四、开展碳汇试点,提升森林碳汇能力
实施林业碳汇项目,是一个对林业意义十分重大的事件。这标志林业的生态功能在经济上得到了社会承认,标志林业的生态服务进入了可以通过不砍树也可获取回报的时代来临。一是开展林业碳汇试点工作。落实国家林草局关于林业碳汇试点工作部署,指导省实验林场完善试点工作方案,启动7个经营模式示范标准地建设、不同树种碳储量测算模型研究、生态产品评估和价值核算等工作。二是指导本溪市等5个森林碳汇精准提升试点单位落实实施方案,推进森林碳汇巩固提升的有效经营模式和关键技术探索研究,与相关单位合作启动42个树种的碳汇计量模型制定工作,已完成15个树种的外业调查和样木样本采集工作。三是将本溪市、岫岩县、宽甸县列为省级森林碳汇精准提升试点(全省共5个),每县申请省级财政资金300万元,并积极引导地方和社会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多渠道投入补偿机制。四是配合省发展改革委,探索辽东湿地生态补偿模式,充分发挥生态补偿的带动效应。
五、培育专业人才,做好智力保障
专业人才是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做了大量工作。一是按需精准引才,开展重点产业领域人才需求调查,征集5511家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信息42509条,精选2977家重点单位6872个岗位面向社会发布,指导各地开展招才引智活动119场,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3708人,完成年计划185.4%;二是防范人才流失,按季度开展重点产业领域高层次人才流动监测,及时向各市反馈监测结果,要求各市密切关注区域内重点企业高层次人才流动状况,联系有关企业,分析流动趋势和原因,健全防止人才流失的对策措施;三是鼓励技工院校开设林业相关专业,加强林业技能人才培养。省教育厅也积极表示,下一步省教育厅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围绕林业相关产业发展需求,优化林学类、植物生产类、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提高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适应林业发展和碳汇管理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二是加强林业相关专业建设。加强高校经济林、林学、森林保护、植物保护等专业体系建设,推动高校增设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碳中和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发挥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培养林业经营和碳汇管理相关人才,为辽东绿色经济区林业经营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三是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主动适应林业发展趋势,建好东北大学双碳产业学院、大连民族大学生态环保现代产业学院、辽宁工业大学绿色低碳现代产业学院等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着力打造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的实体性人才培养创新平台,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助力我省林业高质量发展。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
2024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