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八步就是沙?三代人与沙较劲
凌晨,八步沙的夜色还未褪去,墨染的天空缀着点点星光。伴着这夜色,八步沙林场第三代治沙人郭玺开着水车,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八步沙何以得名?当地人说:“以前出门八步就是沙。”如今,经过三代治沙人的治理,这里已经从“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治沙造林30多万亩。一到夏天,这里郁郁葱葱,山野上开着点点黄花。治沙人的坚持和守护,为八步沙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郭玺:我家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土门镇台子村。小时候村子环境很恶劣,每年春秋两季黄风黑浪的,我们把这叫“老毛黄风”。尤其开春之后,几乎每天都要刮风,有时候风沙大了,厨房里、饭碗里,甚至吃的饭里都有沙子,入夏以后才会好点。1993年经历过一场遮天蔽日的沙尘暴,上小学的我刚回到家,天一下子就黑了,伸手不见五指。
郭玺正在八步沙林场内给树苗浇水 张睿 摄
童年最深的记忆,就是和大伯郭万刚他们一起去沙漠里。他们栽树苗,我就在旁边玩。小时候不知道栽树苗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他们每天顶着黄风黑浪去植树,特别苦。听大伯说,那时候他们为了打一口井出去拉材料,晚上十点多行驶在戈壁滩上,没想到天下起雪来,拖拉机打不着火,被困在了戈壁滩上。后来用柴慢慢把车烤热,这才发动了车子回来。
以前,我不爱听家里人聊治沙的事,也不想在这种环境下活一辈子,就出去打工了。在兰州、嘉峪关、银川驾驶重型机械,工作挺顺利,一个月下来能收入5000多块钱,我想着将来就在外面定居了。
在外打工的郭玺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再次回到八步沙,回到这个黄风黑浪的偏僻林场。2016年,在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的再三召唤下,郭玺正式回到八步沙林场,这一待就是8年。
郭玺:当时回来的时候也不坚定,就想了个折中的法子,春秋两季在林场帮帮忙,其余时间出去打工。有一天,大伯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年沙暴,放学回家的孩子被大风刮到一条水深一米的水渠里,沙尘过去,他们再也没有上来。那天,大伯跟我说了很多,有一句话我永远忘不了:“大风能把娃娃刮跑。连自己的孩子都保护不了,还能干啥?”就是这句话,让我心态发生了变化,林场的工作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更多的人,我必须留下来。
2024 年4月10日,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麻黄塘沙区,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中)和郭玺(左)一起讨论治沙方案 费茂华摄
我们这一代人比上两代人生活条件更好了,他们在那么难的情况下都坚持下来了,我们为啥不能?心烦的时候,我会到林场看一看爷爷和叔伯两代人栽下的树。在沙漠里,一棵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很不容易,而爷爷种的树已经抱不过来了。爷爷虽然走了,但我每次走过那些树,总会想起他“每家必须有一个人守着林场”的遗言。在我的心里爷爷还在,因为他栽下的树还在守护着八步沙。
郭玺想把这个“沙窝窝”变成“绿窝窝”,还要变成“金窝窝”,把八步沙从寸草不生的荒漠变成增收致富的“聚宝盆”。这不仅需要继续做好防风固沙工作,还需要开拓思路,转变经营方式,让林场焕然一新。
郭玺:我大伯大半辈子都献给了林场,林场几次遇到危机都是他帮忙渡过难关,对林场的事他自然有自己的主见和坚持。来到林场后,我有一些新想法,为此我们经常意见不合,也经常争论。但当他看到我的一些做法有成效时,也会慢慢做出妥协。其实,无论是创新、保守还是妥协,说到底我们都是为了好好保护几辈人努力的成果。
现在,我们依托八步沙林下经济养殖合作社发展林下经济,每年养1万只溜达鸡。平时这些鸡就在林子中溜达,吃草籽。还流转了一些地,用梭梭嫁接肉苁蓉,等这些地达到种植农作物的标准以后,就返还给农民。我们还引进了打坑机,取代人工挖坑栽树;引进了无人机喷洒农药,一年打一次,一个礼拜就完事。
最近几年,气候相对干旱,治理压力大,我开始在抖音、快手这些平台发一些小视频,希望有更多人关注到八步沙,有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现在,我们的业务也从八步沙走出去了,打电话请我们帮忙栽树的特别多。但八步沙是我们的根,再忙,我们还是以保护八步沙为核心。
近年来,林场尝试了“打草方格、细水滴灌、地膜覆盖”等新技术,极大地提升了治沙效果。同时,林场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立了公司化林业产业经营机制,不仅促进了林业产业化发展,还为周边易地搬迁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林场有了新收入,逐渐吸引了更多人加入进来,不再是几家人的苦苦坚持。对于未来,郭玺充满希望。
郭玺:八步沙的变化太大了。现在根本就没有黄风黑浪,也没有那种伸手不见五指的恶劣天气了,几代治沙人用坚持证明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八步沙的第二代治沙人在慢慢老去,种在沙漠里的树,没人看管肯定就会被风沙埋了。我这一代以及后面的每代人都必须坚守,无论多大的困难都要扛住,绿起来的八步沙不能再荒废掉。
下一步,我期待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在林场尽快覆盖滴灌。我想让更多的人来看看八步沙,来这里旅游观光,也能吸引年轻人留在这里。让八步沙遍地都是花,真正实现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这就是我的愿望。(半月谈记者 王俊杰 王紫轩 张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