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无障碍浏览
  •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 无障碍浏览
    您所在的位置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 首页 > 详情页
    您所在的位置: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 首页 >  国内资讯

    我国朱鹮野化种群迁徙观测创两项纪录

    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             撰写时间:2025-03-27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日前,黄河口朱鹮野化研究基地最新监测显示,“鹮归齐鲁”朱鹮野化放飞项目中一只编号162的朱鹮于3月19日完成史诗级迁徙,共飞行11小时、跨越260公里,创造我国朱鹮野化种群迁徙观测史两项纪录。

      清晨5时40分,晨光初染山东利津盐窝镇的林梢,162号朱鹮振翅启程。卫星轨迹揭示其惊人航程:1小时从陆地进入渤海,4小时持续跨海飞行抵天津港区,历经5次起降最终抵达河北沧州。科研团队通过北斗卫星追踪发现,该个体在强气流中维持30—50公里时速,成功穿越渤海海域。渤海海峡的强气流与无落脚点的飞行环境,对翼展不足1.5米的朱鹮堪称生死考验。

      “这一发现刷新了学界认知!”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副研究员刘冬平指出,朱鹮一直被认为是短途扩散鸟类,此前能证实的连续飞行距离仅约40公里。然而,162号朱鹮却连续飞行近200公里,还展现出精准的跨海导航能力。这一突破为朱鹮东部迁徙种群的重建带来了新希望。

      监测显示,3月20日,162号朱鹮又朝着东南向突进95公里,抵河北盐山,3月21日,折返山东滨州。两天355公里的迁飞轨迹,再次为濒危物种保护提供关键数据。目前,科研团队已启动“护鹮网络”,在迁徙廊道跟踪监测、实时守护。

      野生朱鹮种群从1981年全球仅存7只,恢复至现今1万余只。162号朱鹮这次跨海迁徙奇迹,不仅是物种复苏的里程碑,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见证。 (王安东)

    【纠错】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