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报】辽河口“湿地三宝”
宗树兴 摄
谷洪旺 摄
夏建国 摄
▶丹顶鹤
丹顶鹤被称为“湿地精灵”,别名仙鹤,象征幸福、长寿和忠贞。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先后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和《易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
辽河口是丹顶鹤大陆种群南北迁徙最集中的停歇地和越冬的最北限。经监测,在盘锦停歇的丹顶鹤数量超过该种群数量的90%,最高达808只。自2010年有5只丹顶鹤在盘锦越冬后,到2024年已达112只。盘锦已成为丹顶鹤大陆种群第三大自然越冬地。
1982年,盘锦发现丹顶鹤筑巢繁殖卵,确认是丹顶鹤大陆种群最南限的自然繁殖地,便着眼推进丹顶鹤野生种群的壮大和物种保护工作。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展丹顶鹤人工繁育研究工作,先后建立了鹤类繁育保护站、幼鹤暂养场、野化基地,形成了人工繁育—雏鹤暂养—野化训练—野化放归的模式。2016年至2024年,盘锦市累计人工繁育成活丹顶鹤442只,放飞野外243只。
▶黑嘴鸥
黑嘴鸥常在海上活动,能够根据风向和洋流判断方向,帮助渔民找到正确的航道,被称为“导航员”。2021年2月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嘴鸥是典型滨海滩涂鸟类,每年2月末北迁到辽河口湿地,4月中下旬集群在南小河区域筑巢繁殖,7月中下旬繁殖结束,11月初南迁越冬地过冬。
1989年首次在盘锦发现黑嘴鸥繁殖后,辽河口保护区不断加强对黑嘴鸥繁殖地的保护和管理,在南小河黑嘴鸥繁殖地增设南小河保护站,种群数量从1991年的1200多只增至目前的一万多只。中央财政生态效益补偿、中央财政自然保护区补助、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及GEF项目等方面资金用于黑嘴鸥繁殖地保护,开展水环境和植被环境管理,为黑嘴鸥营造适宜的繁殖环境,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因素对黑嘴鸥的影响,确保繁殖地鸟类栖息繁殖安全。
▶斑海豹
斑海豹又叫西太平洋斑海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有“海上大熊猫”之称。它是在温带、寒温带的沿海和海岸生活的海洋性哺乳类动物,也是唯一一种在中国繁殖的海洋鳍足类目哺乳动物。斑海豹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和黄海,辽东湾是全球斑海豹8个繁殖区之一,也是斑海豹最南的一个繁殖区。
辽东湾冬季最低气温可达-30℃,海冰成片且冰期较长,是斑海豹繁殖、栖息、哺乳及换毛的理想区域,今年已有393只斑海豹在此栖息繁殖。每年10月,斑海豹从外海海域穿越黄海洄游到渤海,进入辽东湾觅食和繁殖。次年1月至2月,斑海豹在辽东湾海域的浮冰上产仔。3月,辽东湾冰雪融化,斑海豹带着幼仔在海滩上憩息、换毛。5月下旬,繁殖期结束,大部分斑海豹游离渤海,回到外海。
本报记者 王 刚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