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报】盘锦又多了89只鹤宝宝
本报讯记者张霖费嘉维报道“1时57分、3时57分、5时57分……这些都是孵化阶段定的闹钟。”近日,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鹤类繁育保护站工作人员赵仕伟拿着手机,向记者讲解这些闹钟的作用。丹顶鹤卵孵化阶段,每隔两个小时就要对保温箱里面的鹤卵进行翻蛋、晾蛋等操作,“这是最紧要的一环,不能有一丁点儿纰漏。”赵仕伟说,有的时候还要把鹤卵拿出来,放在眼皮上,直接感受蛋壳内有没有活动气息。
丹顶鹤出雏后,管理上更加细致。“幼鹤生长期内,早上3点半就得起来放牧,出生20日龄内,每天5顿饭,20至30日龄,每天4顿饭,30日龄以上,就是每天3顿饭。”赵仕伟介绍,丹顶鹤幼鹤的食物主要有两类,动物性饲料主要是小鱼小虾,植物性饲料包括水稻和玉米,以及就地取材的野菜。“我们的喂养区别于动物园的精细饲养,这些食物都是它们回归大自然后能找到的食物,这样可以帮助它们更好地生存。”
今年3月繁殖季启动以来,保护站内的30对种鹤共产卵156枚,除去12枚破损卵外,工作人员选取108枚受精卵进行人工孵化,出雏74只,成活70只。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鹤类繁育保护站站长于长斌说。在人工繁育取得突破的同时,自然孵化工作同步推进,有36枚鹤卵交由亲鸟进行自然孵化,工作人员采取远程监控、减少人为干扰、保障安全的“隐形守护”策略,成功观测到27只雏鸟破壳,其中19只顺利成活。与自然孵化的模式相比,人工孵化的幼雏成活率显著提高。
盘锦市积极开展丹顶鹤野外种群重建工作,2021年和2024年放归野外的丹顶鹤,已在野外成功筑巢29处,并孵化出34只野生雏鹤。“这标志着盘锦市丹顶鹤保护实现了从‘保种’到‘重建野外种群’的关键性跨越。”于长斌说。目前,今年存活的89只丹顶鹤幼鸟均已佩戴环志及印有“LHK”(辽河口)标识的红色3D打印脚环,部分幼鸟还加装了跟踪设备,为其未来融入野生种群进行科学研究和监测管理提供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