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无障碍浏览
  •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 无障碍浏览
    您所在的位置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 首页 > 详情页
    您所在的位置: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 首页 >  省内资讯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暑期实践活动成果丰硕

    来源: 阜新市林草局             撰写时间:2024-08-3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学以致用 科学治沙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暑期实践活动成果丰硕

      2024年暑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组织本硕50余人,成立点沙成金,共“阜”青绿实践团,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科技助农、环保科普等方式深入章古台镇邰家村、阿尔乡镇北甸子村、大德镇关家村等多个具有代表性的乡村,积极投入沙化土壤治理与改良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历时近一个月,覆盖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辽宁主战场,助力沙化耕地增产增收,点亮“绿富共兴”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章古台镇邰家村,实践团了解了彰武县沙化土壤改良现状。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在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病虫害防治和科学施肥等方面进行调研,明确了玉米、花生等沙土作物的不同需求。实践团发现,经过70多年的治理,彰武县治沙成果显著,但是现阶段改良风沙土的措施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实践团成员深入沙化土壤改良农田进行专业实操,在研究生科研团队带领下形成三篇调研报告,相关成果被彰武县农业农村局、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等政府机关和科研院所采纳。今后,实践团将继续深化研究,探索更多创新的土壤改良方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贡献智慧和力量。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彰武地区沙化土壤治理与改良的最大问题是风沙土土壤肥力偏低,花生、玉米等农作物亩产较低。”参与实践活动的环境工程22级2班杨诗桐同学这样说。在本次实践团中她兼具了彰武县农业农村局“返家乡”志愿者的双重身份。大学生志愿者及时联系学院专业教师科研团队进行实地调研,其中孔涛老师、汤家喜老师科研团队通过15天反复实践,发现施加古龙酸母液可以有效地促进花生等沙土地农作物的生长。最终实践团成员在学院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成功研制了壮根撒施肥农药。同时,实践团还创新性地设计了针对农民的调研问卷,深入田间地头,直接听取一线农民的声音。问卷内容涵盖了农民对沙化土壤改良技术的认知程度、实际应用中的困难与需求以及他们对未来农作物种植模式的期望与建议。这些第一手资料为实践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使得调研结果更加贴近实际,更具针对性。据不完全统计,本次科技助农共惠及彰武县的8个村集体,辐射农户5241户,涉及耕地3万余亩,为区域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宇副教授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王凯教授,将思政教育的课堂从校园延伸至社会,为实践团队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政课程。王宇老师深入讲解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而王凯老师则回顾了彰武县自1953年以来长达七十余年的治沙历史。实践团队成员还参观了辽宁省防沙治沙成就展和董福财党性教育基地,深刻体会了刘斌、董福财等治沙英雄“大漠风流”的治沙精神,并决心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这一精神,打好治沙歼灭战。

      “通过哥哥姐姐的讲述,我明白了什么是微塑料,什么是垃圾分类。”关家村的綦相楠小朋友说。在近一个月的社会实践中,得益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支持,团队成员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针对彰武县的农户和农村留守儿童开展了12场理论宣讲,重点普及了农村新污染防治的环保知识,并发放了逾千本环保宣传手册。此外,他们还指导留守儿童通过绘画表达“两山”理论的美好愿景,从而促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广泛传播。(信息来源:阜新市林草局)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