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彰武:开创樟子松引种治沙先河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彰古台万亩松林——这里是世界上首次应用樟子松固定住流动沙丘的地方,可以说新中国的科学治沙从这里开始。
新中国成立初期,辽宁彰武的自然条件恶劣,一年有240多天黄沙漫天。要挡住茫茫科尔沁沙地扩张的脚步,固沙造林是主要任务。
1952年,东北西部与内蒙古东部防护林工程规划设计与营建初期,一场探索固定流动沙丘的治沙试验在彰武县章古台大一间房流动沙丘进行。1953年春,彰武县从内蒙古呼伦贝尔的红花尔基引进樟子松种子开始育苗试验,此前在沙地上还没有进行过樟子松引种造林。
随着彰古台建起第一个苗圃、第一个固沙造林实验站,彰武科学治沙由此开启。
1955年秋,彰古台栽植的中国第一片樟子松引种固沙林,位于面积为7407亩的省沙地所后坨子实验区内,且附近林内存在樟子松天然更新,天然更新幼树密度达867株/亩,最大树龄21年、树高3.6m。
70多年之后,如今的彰古台万亩松林郁郁葱葱,一排排樟子松枝叶繁茂,枝型整齐,很难想象这里曾经被漫漫黄沙覆盖。
“经过70多年的实验,证明樟子松是四大沙地中比较适宜的针叶乔木树种,现在已经成为我国‘三北’工程最重要的树种之一。”中国林科院生态所/三北工程研究院研究员党宏忠说。
章古台沙地上引种樟子松并试栽成功,开创了樟子松引种治沙的先例,成为“三北”防护林的核心树种,带动了“三北”地区樟子松固沙造林超千万亩。这里的造林经验也从辽宁走向全国,甚至世界。
目前,项目区为乔灌草相结合的多树种混交林,有林地与灌木林地总面积2156.4公顷,活立木蓄积135239立方米。其中,樟子松面积1474.3公顷,小钻杨、银中杨等各品种杨树432.5公顷,以油松、赤松为主的其他针叶树215.1公顷,色木槭、槐树、柳树等其他阔叶树37公顷,其余面积为灌木和经济林。(张欣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