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生委员:
您提出的做好林下经济大文章促进辽东绿色经济区快速发展的提案收悉,经与鞍山、本溪、丹东、铁岭市政府及省直相关部门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立大食物观,向森林要食物,因地制宜在辽东绿色经济区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努力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有机统一。一是规划引领。省林草局指导辽东九县分别制定林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推动兴林富民、提振乡村发展。二是科学布局。2024年,省林草局印发《辽宁省推动林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科学布局,突出特色优势,指导辽东地区重点发展榛子、松子、板栗、核桃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和林下山野菜、中药材等。三是高位推动。2025年,由郑艺副省长牵头,省林草局组织重点推进全省人参产业发展,成立了由省科技、工信、农业农村、商务等11部门和单位合力推进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专班,组建了专家技术团队,搭建了政府与企业沟通的桥梁-林业产业协会。四是2024年,省财政厅积极筹措资金3516万元支持森林可持续经营,提升森林质量。其中,安排辽东绿色经济区3136万元,占全省的89.2%。全省上下已初步形成推进林业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态势。
一、在谋划特色资源,做大“林上采”方面
(一)本溪市大力发展红松果材生产基地。截至2024年底,本溪市发展特色经济林152.06万亩,其中:红松108.72万亩,本溪已形成东北地区较大的红松籽生产基地。一是加强红松籽地标品牌建设。草河口红松籽、桓仁县红松籽先后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二是推进红松地理标志商标申请。推动企业使用桓仁红松籽地理标志商标和草河口红松籽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红松籽精深加工企业入驻本溪,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与林地经营者开展合作,延长红松产业发展链条,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丹东市科技助力红松和板栗产业稳步扩大。丹东市红松果材兼用林种植规模已达72万亩,年产量达1.5万吨,产值超10亿元。板栗面积181万亩,年产量16万多吨,贮藏量4万吨以上,原栗产值达到8亿元以上。一是红松产业发展采取推广优质种穗嫁接技术,实现新栽植红松果材兼用林4-7年即进入结果期,10年后达丰产标准,所产果仁以卓越品质赢得市场青睐。二是科技助力繁育“丹栗3号”在宽甸古楼子乡进行推广示范,亩产可达400斤,产量和口感较好,并易烤制加工,已推广种植3000亩。
(三)铁岭市品牌建设带动榛子产业发展。早在2004年完成了“铁岭榛子”的原产地标记注册,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0年,国家林业产业协会和经济林协会联合授予我市“中国榛子之都”称号。一是政府主导先后主办了首届中国森林食品博览会和12届中国(铁岭)榛子节。二是9名国家级、省级林草“乡土专家”,持续推广榛子园艺化栽培和改造技术,稳定基地生产规模。三是重新修订了《地理标志产品铁岭榛子》地方标准,积极推广“铁岭榛子”地理标志的适用范围。四是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综合评定“铁岭榛子”品牌价值为60.56亿元。五是每年制定《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方案》和《监测工作计划表》。抽检的榛子样本达572批次,检测结果均为合格,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二、在实化扶持引导,做强“林下种”方面
(一)省林草局高位推动林下经济发展。一是2024年,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辽宁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适度优化非国有权属省级公益林,为发展林下经济释放林地发展空间。二是研究起草了《辽宁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重点推进辽东人参产业发展。三是积极争取在省以上主流媒体宣传推介林下经济产业。省林草局先后在中国日报、中国绿色时报、辽宁日报等媒体报道了辽宁桓仁林下参产业、省森林经营研究所科研团队在辽东地区推广林下经济科技成果、铁岭县鸡冠山乡发展林下经济推广种植刺嫩芽先进典型等。
(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出台政策支持。以省政府名义出台《关于推动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辽东产业发展。一是鼓励辽东经济区各市、县申报国家级及省级绿色制造单位,持续加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等管理企业的培育力度。二是鼓励以食用菌、山野菜、水果等为代表的辽东绿色经济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罐头、果干等深加工食品发展。三是开展消费品工业特色镇培育认定工作。四是组织辽东绿色经济区企业参加省企业大会、大连轻博会、网红经济大会等各类专业展会展览活动,提升辽东绿色经济区林下产品影响力。
(三)省农业农村厅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一是建立了“厅内专班+专家组”完善特色产业工作机制,出台《辽宁省推进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重点推动辽东绿色经济区发展柞蚕、蓝莓、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二是组织抚顺市和本溪市申报中药材产业集群项目,支持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精深加工基地。三是强化资金支持推进中药材重点县发展。指导本溪市桓仁县实施中药材绿色高产高效项目,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和实施绿色、高产、高效关键技术面积超过1.3万亩。2024年,落实省级以上资金840万元支持中药材生产发展。2025年,组织新宾、清原,桓仁,宽甸等4个县,落实中药材绿色高产高效项目地块超5万亩。
(四)省商务厅推动电商助力产业升级。一是培育电商主体,拓展销售渠道。支持直播基地对接和销售刺嫩芽、林下山参等特色产品。引导企业开展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新兴电商模式,邀请网红达人宣传,拓宽销售路径,提升产品曝光度。二是加强营销研究与宣传。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林下经济产品电商营销研究,共同探索更贴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包装、宣传策略。推动企业间交流,分享成功经验,促进辽宁林下经济电商整体发展,助力产业升级。
(五)省卫生健康委积极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落实《辽宁省推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深入实施重点物种保存圃(辽东地区建设保存圃4个)、中医药健康产业先导区(本溪桓仁县、抚顺清原县2个)建设等中药产业项目。一是积极搭建院企平台,引导省内医疗机构同质等价条件下优先使用省内企业产品,实现对林下参扶持引导,做强“林下种”,助推“辽药辽用”。二是支持桓仁县申报“林下参”、“辽五味”、“林蛙油”为国家药食同源目录。加强对有申报意愿的企业业务指导。
三、在深化林业改革,做优“林中养”方面
(一)鞍山市加强柞蚕场管理。2024年出台《关于印发岫岩满族自治县柞蚕场轮伐更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对柞蚕场更新采伐审批管理,保护岫岩县生态环境,为建设生态型柞蚕场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建设冠下更新红松千亩示范林项目和沙化蚕场改培千亩示范林项目,探索高效利用森林资源新方式。
(二)本溪市发展以林蛙为主的林下产业。林蛙有较高的食药用价值,是本溪市林下养殖的主要品种。本溪市依托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本溪县、桓仁县和南芬区大力发展以林蛙为主的林下养殖产业。
(三)丹东市政府助力推动林下养殖规范化。充分利用林下空间,深入挖掘鸡、牛、猪、兔、蜂、蛙等优良地方品种资源潜力,将林下养殖统筹纳入畜禽良种培育推广、动物防疫、加工流通和绿色循环发展体系,指导环境调控与饲养管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定期举办养殖技术交流大会,邀请省内外专家分享先进经验,推动养殖户之间的沟通合作,共同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促进林禽、林畜、林蜂、林蛙等林下养殖业向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四、在强化科技支撑,做精“林外加”方面
(一)省科技厅以科技助推辽东绿色经济区产业提质增效。一是组建“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189家省级创新平台,开展辽东绿色经济区生态保护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围绕固废利用、森林碳汇等关键技术,组织地方政府、高校院所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二是科技引领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组织种质创新重大专项,围绕岫岩、抚顺食用菌栽培,西丰、凤城柞蚕养殖等特色农业,培育“辽抚4号”“辽蚕527”等一批优质种源。岫岩、宽甸等10个柞蚕茧生产基地新品种、新技术普及率达90%,增产10%。举办农民技术员培训班23期,为辽东地区培训“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1600余名。三是科技助力医药产业补链扩容。建设辽宁省创新药物重点实验室群,集聚创新平台33个,中试基地4个,企业及服务机构17家,加速清原、新宾、桓仁、宽甸等县域道地药材产业集聚。强化人才赋能,通过“兴辽人才”计划“带土移植”团队项目,引进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院士团队与龙宝参茸公司合作,首创有机林下参栽培技术,服务参农4000余户,产值达3亿元。
(二)省林草局科技推广助力林业产业质量提升。强化辽东绿色经济区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产学研的深度融合,科学实施黄波罗、辽东栎、板栗、榛子、李、杏、软枣猕猴桃、人参、西洋参、灵芝、大叶芹、榆黄蘑、黑木耳、五味子、黄精、淫羊藿、刺五加、大叶芹和楤木等珍贵林木、林果、林药、林菌、林菜相结合的多种经营模式技术的推广与示范,推动生态、生产、生活的高度融合与协调发展,助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推动金融支持产业发展。指导省担保集团对包含林下经济的产业,先后推出桓仁人参集群等16个子产品。其中,“桓仁人参集群担”主要服务从事人参和人参制品加工以及相关产业链的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等普惠主体,“新宾中药材集群担”主要服务从事中药材制品加工、销售、物流及相关产业链的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等普惠主体。截至目前,两个子产品累计担保业务规模1800万元。2024年5月,会同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印发《2024年奋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促进辽宁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督促、指导金融机构对包含林下经济的产业扎实推进金融服务工作。
五、在细化旅游资源,做活“林间游”方面
(一)省文旅厅推动森林景观利用和发展。助力林区振兴、丰富林区旅游产品供给、创建林区旅游品牌。一是开展林区旅游普查工作。二是重点选择林区好景点宣传推广林区旅游精品线路,并将沿途的美食、文创产品大量收入其中。三是创新开展林区文化旅游季活动。
(二)省林草局推动建立森林公园和康养基地。充分利用东部山区自然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推动建设以桓仁县枫林谷国家森林公园、新宾县猴石国家森林公园等为代表的国家级森林公园7处,宽甸黄椅山森林公园等省级森林公园22处;以森林公园为基础建设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16个。2022年,经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批准为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和睦国家森林公园康养基地。
(三)本溪市做活“林间游”。一是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设计主题旅游线路,全方位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二是建成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开发出绿色食品、中草药、版画、木雕、草编、松花石、满族荷包、青花玉等旅游商品百余种,丰富特色旅游商品供给。三是强化旅游市场宣传营销。围绕“本色山水溪迎天下”主题,与新媒体平台合作,精准推送本溪森林、农业等旅游产品,全力打造“林间游”新业态和旅游新模式。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
2025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