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振海:
您提出的《辽西北荒漠化治理及绿色发展建议》(第13030132号)收悉。经与相关厅局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向我们下达了治理荒漠化的“作战书”,发出了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动员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023年8月,在全国率先召开省级防沙治沙工作推进会,印发《辽宁省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和荒漠化综合防治行动方案(2023—2030年)》,在全国率先启动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省委、省政府连续两年将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列入省领导牵头推进的重点事项、省军地领导连续两年在科尔沁沙地一线带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省级总林长连续两年签发总林长令,专题部署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工作。自2023年以来,全省累计完成综合治理任务992万亩,是八年行动计划总任务(2465万亩)的40%,在科尔沁沙地南缘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启动以来,沙化荒漠化地区各市积极健全工作机制,相关市分别召开市级防沙治沙工作会议,编制实施市级行动方案,确保圆满完成工作任务。锦州、阜新、朝阳市等3市成立了市级防沙治沙领导小组,特别是阜新市成立了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指挥部并实体化运行,统筹9家相关部门和4县区人民政府力量,积极推进沙化土地治理各项工作部署。
一、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成效显著
全省锚定目标,吹响防沙治沙“集结号”“冲锋号”,经过两年实践,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突出系统治理,靶向发力,因地制宜、科学分区、精准施策,强化治沙、治田、治水、治山全要素协同,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同频共振、形成合力,防沙治沙工作由单兵作战转变为集团作战,由以造林种草为主的传统治理方式向山水林田湖草沙多要素配置、系统治理方式转变。沙化林草用地平均植被综合盖度达到62%、荒漠化林草用地平均植被综合盖度达到45%、沙化耕地治理覆盖率达到23.9%、水土保持率达到73.2%。阜新市作为全省防沙治沙的主阵地、最前沿,坚决扛起政治责任,迅速行动、尽锐出战、全力攻坚,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完成综合治理任务173.7万亩。
二、实施水资源双控行动
2022年,根据各地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用水需求,省水利厅制定了各市和沈抚示范区“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并分解到县(市、区)和年度,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双控目标体系。2024年,辽西北地区(含康法)总用水量20.97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12.17亿立方米、占比58%,工业用水量2.52亿立方米、占比12%,居民生活用水量5.23亿立方米、占比25%,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1.05亿立方米、占比5%。非常规水资源利用量达到0.99亿立方米。
三、多措并举提高土壤肥力
省农业农村厅多措并举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2015—2017年,在锦州、阜新、朝阳等辽西北地区推广秸秆腐熟还田、增施有机肥等地力培肥技术110万亩,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农田基础地力。实行轮作种植花生、谷子、高粱、薯类等作物,减少作物重迎茬,减轻土传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提升种植效益,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养分结构,促进地力恢复,提高土壤肥力,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型模式。扎实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十三五”以来,投入12.9亿元,支持35个县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支持4011个养殖场户改造提升粪污处理利用设施,扶持建设191个粪污处理中心、粪污收集点和有机肥厂等粪污处理设施。
四、丰富“两山”转化新路径
一是开展光伏治沙示范。印发《辽宁省2022年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方案》(辽发改能源〔2022〕330号),支持阜新市建设50万千瓦光伏治沙示范项目,涉及治沙土地面积约1.7万亩。2025年,阜新市光伏项目实现并网发电。二是探索发展沙产业。印发《辽宁省旅游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发展阜新市生态旅游提供政策支撑。彰武县德力格尔草原获评4A景区。三是加强科技支撑。与阜新市联合实施省引导支持地市科技发展专项,支持阜新市以企业为主体开发科尔沁沙地南缘可持续治沙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促进防沙治沙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四是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两化”转变。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实施荒漠化治理和绿色发展需要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在防沙治沙中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协调好水资源利用与粮食生产的关系,提升荒漠化土地肥力,坚持治沙致富相结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一是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在辽宁考察期间作出“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指示,充分发挥辽宁省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和三北工程建设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增强部门协同,进一步压实责任、挂图作战,守好各自主阵地,加快推进科尔沁沙地歼灭战项目建设,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要在同一战场打好打赢三年行动决胜之战和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二是合理确定可用水量。结合辽西北地区实际用水情况,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认真梳理检视已批复的水量分配方案、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目标、外调水用水协议、非常规水源利用规模等情况,合理确定可用水量,保障辽西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合理用水需求。
三是积极推广光伏治沙。充分吸收阜新市50万千瓦光伏治沙示范项目“光伏+产业”发展模式的宝贵经验,结合我省电力需求和各地资源禀赋条件,适时布局新一批光伏治沙项目,充分发挥新能源在辽西北荒漠化治理及绿色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助力辽西北走上生态修复、荒漠化治理、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多赢道路。
四是推动辽西地区文旅资源整合。编制印发《辽西走廊建设规划》,明确串联辽西地区文旅资源,形成精品旅游线路,助力辽西文旅经济发展。同时,进一步推动阜新挖掘特色文旅资源,引导阜新产业转型、业态创新、服务升级,全力打造阜新“高品质文体康旅融合发展特色区”,推动阜新文化、体育、康养、旅游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融合发展。
五是要持续发力推进绿富同兴。科学合理利用沙区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加强科技支撑力度和投入强度,努力将逐步改善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壮大林果、林药等生态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实现绿富同行、绿富同兴。
感谢您对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和绿色发展的关心与支持。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
2025年6月6日